
11月25日早上11时,2025年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PSLE,又称小六会考)成绩放榜。
“考题太难”几乎是小六会考后每年必定出现的抱怨,尤其集中在数学。
对此,教育部的标准回复都是:历年小六会考都会有大约15%的考题属于“具有挑战性”,以便更准确评估高能力学生的水平。
意思就是通过难题来更明显地区分考生的能力水平,区分出AL1(90分及以上)、AL2(85分至89分)成绩的学生。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家长们的投诉,说孩子不会回答这些难题深感沮丧受挫。但部门网民却趁机批评这些父母“过度保护”,强调孩子没那么脆弱,适度的挫折教育反而是有必要的。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孩子真的那么健忘,很快就会忘掉PSLE带来的挫败感吗?
在等待成绩放榜时,有些学生应该会反复担忧,那些把他们难倒的“杀手题”会否影响最终分数。
鹰阁专科医疗中心精神专科医生林汶龙指出,虽然15%的难题从数字上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实际考试经验中,这些“杀手题”却可能成为孩子们在PSLE的创伤,甚至对日后的考试体系的情绪体验带来阴影,形成长期的情感创伤。
林汶龙说,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他见过不少长期受PSLE压力影响的个案。
其中一名大学生向林汶龙提起,她至今还能清楚记得PSLE数学试卷中的一道题。
2017年的PSLE数学难题是:Jess要从每卷25米长的彩带卷,剪出200条各1.1米长的彩带,究竟须要多少卷彩带?
以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来计算,即把200乘1.1米,再除以25米,得出8.8,因此须要至少九卷彩带才能剪出200条各1.1米长的彩带。
林汶龙说:“这位大学生,在单位换算,每卷能剪出多少条丝带,以及到底该进位还是舍去之间,一时慌了神,结果整份试卷都搞砸了。数学一直是她最擅长的科目,但那天,她的成绩却比预考更差,也因此开始相信自己数学不好。”
林汶龙说,
这个例子说明,在压力之下,仅仅一道复杂题目就足以削弱自信,即便是表现优异的孩子也难以幸免。
12岁的孩子大脑尚未完全发育去应付难题

以难题来区分学生能力似乎合情合理,但孩子的认知发展,真的已经成熟到足以应付这些高难度题目带来的压力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