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次问鼎全球人才竞争力排行榜,取代多年领跑的瑞士。但新加坡留住人才的排名相对其他指标仍较低,且技术与职业技能排名跌出前十,显示中层劳动力在适应行业变化上存在隐忧。

根据星期三(11月2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TCI)报告,新加坡过去九年内八次位居第二名后,首次登上榜首。
前十名向来由高收入欧洲经济体占据多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多个主要经济体排名下滑,瑞士被新加坡取代后退居第二,美国从第三名下滑至第九名,中国从第40名下降至第53名。
这份榜单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于2013年创立,旨在为劳动力市场、工作组织和有关人才流动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标准。
今年报告以“颠覆时代的韧性”为主题,探讨各个国家和经济体如何构建能够抵御冲击的人才体系。
指数以77项指标为依据进行评估,涵盖六大方面,包括国内环境、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留、技术与职业技能,以及通用适应能力。

今年的评选模型纳入多个新指标,反映全球人才竞争的新兴优先事项。这包括数码化基础设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流动性,以及社会和金融韧性,强化了国内环境、吸引人才和保留人才三大维度的评估。
技术与职业技能下滑十位 需加强技能转换与普及AI能力
兼任这项调查学术总监的INSEAD战略高级客座教授蒙特罗(Felipe Monteiro)在受访时指出,新加坡这次跃升主要得益于“保留人才”方面显着改善,排名提升七个位次至第31位,其中“生活方式”方面表现尤其突出。
保留人才是新加坡历年表现较弱的一环。虽然今年生活方式指标改善,部分弥补了这一劣势,但报告联合编辑、INSEAD组织行为学荣休教授埃文斯(Paul Evans)在发布会上强调,今年新增的“福祉感”指标中,新加坡只排31名,比一些海湾国家低,说明“人们觉得过得好不好、对未来有没有期待”的感受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我国在个人权利、医生密度与人身安全领域持续改善,更能留住人才。此外,本地商业与劳动力环境的活力同样增强,排名由第14位升至第10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