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秩序若无法自动建立,政府就必须插手,建立一些规范,通过运动,让大家慢慢内化,也让外来者和游客知道,新加坡想建立怎样的文明行为。
我的耳机不见了,以为无需耳机也可乘搭公共交通,后来发现那是个无比煎熬的过程;因为何时何地都有自私的乘客,逼迫旁人接收他们的声浪垃圾;大部分乘客选择默默忍受,新加坡中英文媒体均反映此现象,但至今地铁和巴士公司还未有具体回应。
在新加坡岁月静好的底下,封闭公共场所的声浪垃圾,也应同实体垃圾一样,有法律法规管制。
(档案照片)
但地铁公司并非一事无成,今年2月起,地铁列车到站时会播放特制乐曲,为视障等特需乘客打造更安全和顺利的通勤体验。率先想到弱势团体,照顾视障者的利益,可喜可贺,但大部分正常人的耳朵却继续遭殃。
实际操作又如何?由于没有管制手机外放,哪怕只有一个乘客这么做,再加上车厢内的其他正常声浪,足以淹没悦耳的进站音乐。这是不是在糟蹋作曲者的创意,以及否定播放音乐的原意?
只有在乘客以文明方式在公共场所如地铁、巴士和医院使用手机,保持和维护基本文明的愉悦环境,他们才配得上更好的其他周边服务。现在连最基本的行为都达不到,长时间大声交谈、手机外放、把肢体无礼地放到其他座位,早已司空见惯,就谈不上提升在公共场所的体验。
如今肆无忌惮,张狂跋扈,丝毫不顾旁人感受的乘客老少皆有,不分国籍。如果旁人告诫非但毫不理会,甚至可能变成言语或肢体冲突。
在地铁之外,公共巴士是另一个重灾区,乘客很容易被手机外放的声浪前后夹攻,烦不胜烦。司机一般都不予理会、不作为、不劝阻。
难道公共交通公司不能用播音,或在车厢内贴贴纸“温馨提醒”?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