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呈祥,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宁。
18岁,我离开济宁去青岛上大学;30岁,我怀揣5000元,安置好妻女,只身闯荡新加坡。
在那里,我每天工作16个小时,睡18人合租的组屋,也曾夜宿车站,被暴雨浇醒过,吃尽了苦头。
如今,苦尽甘来,我成为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伙人,虽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我靠自己的双手改写了命运,拥有了曾经梦想的一切。
愿我的打拼经历,能帮更多迷茫的人找到方向。
(我在新加坡友诺士加基武吉组屋楼下)
01
我家弟兄三人,我排行老二,是家里脾气性格最倔犟的一个。
我的家乡济宁虽是三线城市,却是着名的文成故里,是孔儒之乡、礼仪之邦。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经典歌曲《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都是我家乡最生动的名片。
虽然童年缺衣少食,但我深受父亲影响,养成了做事认真、不服输的性格。
我6岁那年,家里交完公粮就剩三袋麦子,为了让全家有饭吃,父亲提前在河堤上种了很多地瓜,我们一家五口人靠吃地瓜熬过了一个冬天。
想起那补丁摞补丁、食不果腹的苦难日子,我就想掉眼泪。但父亲很乐观,他当时说的一句话,让我铭记于心。
他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遇到困难要迎刃而上,不要躲避。你看,我们靠吃地瓜不也熬过来了吗?”
我很受鼓舞,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我在新加坡的餐馆)
2000年,我考上青岛商业学院(现更名为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因为家里开餐馆,我就选择了酒店管理专业。
彼时,青岛已是知名一线城市,我第一次看到与济宁不一样的世界,决心好好在这打拼。
实习时,我进入当地一家有名的大酒店做见习服务员,开始实操课本上的各种理论。
02
大学毕业后,因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习经验,我入职了一家五星级大酒店,做餐饮和客房服务。
刚入职时,我在师傅的带领下,学习了各种宴席的摆台和撤台,印象最深的是学习如何摆放酒杯。
师傅一再叮嘱我,红酒杯、茶杯和白酒杯三个杯子之间的距离,要用米尺测量,做到分毫不差。这些操作看似简单,实际是在培养我服务客户的耐心与细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