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转瞬即逝,新加坡从建国国父李光耀,到超7成以上都是华人的全球最富裕国度之一,在这座位于南洋的璀璨小红点上,来来往往的数万新移民也留下了属于他们与新加坡之间的独家记忆有些地方,在你还来不及了解它的时候,已经悄悄出现在了你的生命里。
小学时,第一次听说“新加坡”这个名字,大人们说,在那里,一个孩子出生就能收到奶粉钱。我懵懵懂懂,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冥冥中,与这个小岛的缘分,就从那一刻开始了。
初中,听说新加坡有一个奖学金项目,可以申请去那儿读书。也许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我默默许下愿望,希望自己能获得这个机会。那一年,也是我第一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飞机降落前,透过舷窗看见一片片绿草地,内心惊叹“这就是花园城市吧”。
一年后,我的愿望实现了。这一次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也带着对未知的兴奋和忐忑,再次降落在这个小岛,开始了四年的学习生活。
图源:孙小美的杂货铺/小红书那时候的我大概没有想到,14年后,我还留在这里,而对这个小岛模糊扁平的印象,也随着这些年的经历变得生动而丰富——有色彩、有旋律、有气味、有温度、有情感。
我眼中的新加坡就是这样,表面上它好像平淡又无趣,充斥着规矩与效率,但是真正走近它,慢慢了解它,你就会发现它的可爱与特别。也许,正是因为一个个有温度的记忆碎片,让这座城市鲜活了起来。
我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是从人开始建立的。
最初的温暖,是来自单纯善良的同学们和格外关心我们的老师。我记得我的小同桌总是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们轻松解开数学题,说:“你们怎么这么聪明!”后来我说我英文不好,她认真地说:“那你要多读英文书。”从那以后,她成了我的“图书馆”,每周都借我一本书读。
春节独自在异乡时,老师和同学们会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一起过年,感受节日气氛,带着两个柑橘去,又会带着两个柑橘回到宿舍。
图源:Zack在新加坡/小红书工作后,身边的新加坡同事大多也是单纯而务实,不太讲应酬,也少有职场的“弯弯绕绕”。老板会在你加班时催促你回家休息,提醒你不要忘了休年假,也有前辈在你不熟悉工作时耐心地手把手地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