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国庆假期,还是即将到来的年底出行高峰,全球最优美的城市新加坡始终是中国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很多人带着“体验全球最富有国家”的期待前往新加坡,可落地后,却在诸多日常细节中发现:这个国家竟如此“落后”……
国内很难见到的现金支付,到了新加坡却成了必需之物:
在街头冰淇淋摊买份甜筒,得备着现金;
充地铁卡,要拿现金;
去食阁点份鸡饭,想扫码也扫不了;
就连有些景区的门票,也要线下排队购买
……
网友的花式吐槽直接冲上热搜,甚至连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也曾注意到了这一热议问题。
但电子支付没普及,真的是因为新加坡“落后”吗?还是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跟着万事通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游客吐槽新加坡“落后”
国务资政李显龙也曾吐槽新加坡人去了中国变成乡巴佬近日,一大波国庆游新加坡回来的中国游客集体吐槽:
“在中国连菜市场阿婆都能用微信收款的年代,新加坡居然还在‘依赖现金’”
“微信支付竟然只在游客多的景区零星可见,小摊、食阁完全没有普及,这不是“落后”是什么?
但其实新加坡“落后”这件事,不止中国游客,就连新加坡国务资政也曾表示过:中国路边摊都用手机支付,上海让我们像乡巴佬。
新加坡“落后”的背后是对年长者的关怀与照顾新加坡每5人就有1名老人
那么,新加坡这种传统的现金支付方式真的是“落后”吗?还是有着自己的考量呢?
据新加坡2025年最新的人口简报显示,新加坡每5个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并且人口结构仍在持续“变老”,老龄化速度甚至比许多人预想的更快。
那么,在这种老龄化持续加剧的当下,对于新加坡,淘汰现金,实行电子支付,这不是“升级便利”,而是会把无数不适应的老人遗落在社会之外。
对靠小摊谋生的老人来说,电子支付从来不是“便利”,而是高不可攀的“门槛”。
对于习惯现金购物的老人来说,取消现金支付更是赤裸裸的“时代霸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