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新加坡小学生做了一件挺厉害的事:他们真的造出了一台能劝孩子保持安全观屏距离的小机器人,而且这玩意儿即将代表新加坡参加世界机器人大赛。

RoboBuddy 的工作原理是如果孩子靠得太近,机器人会感知到这一动作,并自动向后滚动以保持安全距离
来自纽镇小学的九岁学生Elon Chan,以及来自南洋小学的十一岁学生Skylar Chua,将在今年11月26日至28日举行的世界机器人奥林匹克(WRO)总决赛上亮相。他们的作品RoboBuddy参加的是Future Innovators(小学组)项目,是全球500多支队伍中的三支新加坡代表之一。
灵感来自他们自己的体验。长时间盯着屏幕带来的疲惫感,让两个孩子意识到问题:要是有个东西能提醒大家别凑太近就好了。
Skylar说,他身边的朋友和亲戚经常沉迷影片或游戏,刷视频刷到停不下来。
RoboBuddy的设计非常直观。它小巧,有两只蓝色“眼睛”形状的感应器和一组轮子,前方有一个装置可以固定手机。当孩子想看视频时把手机固定好,如果身体向前倾得太近,机器人就会感应到并自动往后退,让孩子必须拉开距离才能继续观看。这种方式既不生硬,也不会让孩子觉得有人在干涉。

他们还在开发一个配套应用,让家长可以设定观屏距离和每日屏幕时限。Skylar说,搭建机器人对他来说挺自然,他平时就喜欢用乐高拆拆装装,两人一起装配创作是他们的兴趣之一。
WRO主席Eugene Zhang表示,这类比赛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在动手中学会解决问题,并推动STEM教育。WRO从2004年在新加坡科学馆举办首届比赛以来,已经发展成每年超过九万名年轻人参加、覆盖九十多个国家的大型国际赛事。
从非洲参与国家从2020年的五个增长到如今的十四个,就能看出规模的变化。
Future Innovators这个项目特别强调“有意义的科技”。例如,今年有一支来自津巴布韦的队伍开发了能帮助视障者的AI语音助手,而RoboBuddy则回应了孩子常见的生活习惯问题,让科技和日常需求接轨。

今年,新加坡也因为“儿童沉迷屏幕”的话题再度讨论不断。政府在年初更新了观屏指南,建议7到12岁的孩子在课外的每日屏幕时间最多为两小时。RoboBuddy的出现,也算是孩子自己提出的一个解决方式。
Eugene Zhang认为,机器人教育符合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Education 4.0框架,强调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每一次孩子在搭建机器人,就是一次用手、用脑、用创造力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本来就该是教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