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钱包瘦得比纸还薄,生活却贵得让人想哭。
Reddit上最近几条“自曝家底”的帖子,简直是月光族的心声大合唱。
三个普通新加坡人的故事,串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工资一到手,账单就来“抢钱”,存钱?那是啥?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三位“月光英雄”的故事,笑中带泪,看看他们如何在高物价的狮城里“苟且偷生”。
小明(化名),快30岁了,在Reddit上发了个帖子,语气像在深夜emo:“兄弟们,我快30了,存款还是零。
过去20年没拿过零花钱,还要帮家里还债。每月工资一到手,交完账单就归零,感觉像在玩大富翁,永远停在‘起点’。”
小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评论区瞬间炸了锅,网友们纷纷掏心窝子:“我懂!疫情把我的积蓄清零了,刚攒点钱又被裁员,现在在新公司试用期,省得连地铁都舍不得坐!”
还有人分享了省钱神技:用政府发的CDC消费券、SG60促销、WTC交通折扣,一个月能省20-30新币,够买几顿海南鸡饭了!
更有位癌症康复者现身说法:“我20多岁得了癌症,积蓄全砸在医疗费上了,现在只有1000新币存款。
别想太多,活着就是胜利,开心点!”这话一出,评论区泪目一片。在新加坡,活着不只是活着,还得跟天价账单battle!
小刚(化名)的故事则像部逆袭剧。30岁时,他揣着仅有的1万新币存款,辞职去海外旅行+做义工,回来后一穷二白。
但他没慌,接下来五年,他化身“省钱狂魔”:吃食肆不吃餐厅,公交能省就不打车。五年后,他不仅买了房,还清了CPF贷款,存款也开始“回血”。
小刚在帖子下留言:“30岁存款归零没啥,关键是定好目标,规划好人生。”网友们纷纷点赞,但也有人吐槽:“哥,你这是主角光环啊!我们连食肆都吃不起,只能啃家里冰箱里的剩菜!”
**新加坡的物价,像个无底洞,连吃个饭都要精打细算。**但小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方向对了,存款总会慢慢长回来——当然,前提是你得先活下来。
小强(化名)的故事,听着像部恐怖片。
他为了还债和存钱,同时打两份全职工作:晚上8点到早上8点夜班,白天9点到下午5点日班,一周只休一天。
月薪到手时,他觉得自己像个英雄,但身体却像被榨干的“丧尸”:脸色苍白、心悸、焦虑,随时觉得自己要“挂了”。
网友们看完既心疼又生气。一位50岁的大叔语重心长:“我年轻时也穷,30岁只有5000新币存款,连婚戒都是老婆买的。
但坚持下去,慢慢就好了。别把自己逼太狠,活着比啥都强!”还有人直接开喷:“兄弟,你这不是奋斗,是自毁!新加坡物价高,但命更贵啊!”
小强的故事,戳中了无数新加坡年轻人的痛点:**想在狮城站稳脚跟,工资却总被房租、账单和生活费“绑架”。**有人建议他学点新技能,找份高薪工作,而不是用命换钱。毕竟,身体垮了,钱再多也花不出去。
这三个故事,串起了新加坡年轻人的生存图景。
85%的租户喊房租贵得离谱,商业租金涨了57%,青年失业率2024年飙到12.9%——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小明、小刚、小强的辛酸。平均每周工作44.6小时,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占了75%,连做梦的时间都被高物价挤占了。
但这些故事也有光亮的一面。
小明的帖子下,网友们互相打气:“没存款?没关系,从头再来!”小刚用五年逆袭,证明规划比抱怨有用。小强的“丧尸模式”虽然夸张,但也提醒我们:健康和幸福,比银行账户的数字更重要。
所以,月光族们,别丧!在新加坡这个“天价城市”,存不下钱不丢人,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省点钱,学点技能,偶尔犒劳自己一顿海南鸡饭,生活总会慢慢好起来。
毕竟,活着就是最大的本钱!
你有啥省钱妙招?还是说你也月光了?来留言区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