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某个潮湿的清晨,当47岁的克里斯·里德(以下简称克里斯)在樟宜机场T3航站楼掏出那本红色护照时,指尖传来一阵微妙的战栗。
这个留着莫西干头的英国男人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初到新加坡的情形——当时他攥着英国护照在移民局排队,前面日本游客的行李箱上贴着“禁止口香糖”的卡通贴纸。
而现在,海关官员对他说的“欢迎回家”(Welcome Home)几个字,让这个常年跨国为世界各地客户提供Linkedin营销策略的创业家和精英,在玻璃幕墙折射的晨光中红了眼眶。
一个英国人的新加坡化样本
新加坡成为新加坡人,克里斯自述自己经历了相当大的心理转换。
从旅游签证、到EP,再到PR,最后成为公民,他花了足足20年适应,也引来了一些不理解和怀疑。
“你确定这是真的护照吗?”当克里斯第一次在瑞士机场亮出他的新加坡护照时,对方的怀疑让他哭笑不得。“克里斯回忆,当时自己不得不摘下口罩说:整个新加坡应该找不到第二个我这样的公民。
但是,“你看,我在网上发布的有关我入籍的消息是浏览量最高的!有超过百万人看过!”克里斯谈到这里满是骄傲。
很多人询问他,在新加坡生活会不会感受到不自由,对此,克里斯这么回答:“在伦敦地铁看到口香糖污渍时,我突然理解了新加坡的‘不自由’。”
克里斯翻开手机相册,对比两张照片:2013年他在伦敦金融城西装革履参加反脱欧游行,而现在,他能熟练地在牛车水熟食中心用福建话点Kopi c kosong,虽然尾音总不自觉上扬成出生地曼彻斯特的腔调。
这个永远穿黑衣的英国人现在会认真研究肉骨茶胡椒配方,但手机闹铃仍是伦敦腔的“Mind the gap”——某种顽固的乡愁,就像他坚持用Revolut卡买咖喱鱼头时,总会多付10%“情感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