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些黄金地段在不太遥远的过去,是安葬往生者的墓地。
乌节路和碧山原是华人社群的墓地,但在战后的新加坡,让人民安居乐业成了重中之重,改变了昔日泰山亭和碧山亭的命运。
好玩的是,即使在发展后,还是有一个地点盛传是新加坡的“鬼故事高发区”,但丝毫不影响当地住宅的买气!
乌节路
乌节路文华大酒店、义安城一带的大片土地,百年前是潮州人的坟山,叫泰山亭。
泰山亭占地约29公顷、拥有2万5000至3万座坟墓。该墓地由义安公司(潮州会馆)在19世纪向东印度公司购置作为坟山,在1845年建立,一直使用到1950年代左右。
战后,政府由于迫切需要兴建住房,也希望整合零散的农业用地,如当地的果园,于是与义安公司达成协议,清理墓地,将土地用于开发,许多坟墓被迁往义顺环路新加坡潮州公墓。

泰山亭在1957年被清除,部分地段后来以99年地契租给文华酒店、国泰电影城与印度尼西亚政府(印尼大使馆旧址,现为威士马广场)。其余地段被政府征用,先后作为巴德申山的师训学院、地铁工程以及道路扩充工程等用途。
义安公司当时曾在泰山亭的地段上建起一座10层楼高的义安大厦,大厦后来拆除,让位给今天的义安城。
此外,乌节路上曾有至少三座墓地,最早的一座在总统府如今的所在地,此墓地专属于1820年左右来自西苏门答腊和印度尼西亚的明古连马来人(Bencoolen Malays)。其余的两座,一座是西瓦兴都庙(Sri Sivan Temple)旧址后方,如今麦唐纳大厦(MacDonald House)对面的犹太人墓地,另一座是位于泰山亭南边的回教徒墓地。
如今,乌节路已发展成顶级奢华地段,更是亚洲最知名的豪宅地段之一,几乎无人再记得这里曾是坟场。
如果这里今天还有什么东西会让人吓得魂飞魄散,大概就是高昂的店租和房价。
例如,巴德申居(Paterson Residences)的三卧房单位转售价约为350万元,如Paterson Suites等其他项目,三卧房单位甚至接近500万元。
碧山

碧山原址是广惠肇碧山亭 (Kwong Wai Siew Peck San Theng),这是一片由粤籍和客籍宗族于1870年建立的大型华人墓地。“Bishan”这个名字便是“碧山”的汉语拼音。
广惠肇碧山亭在鼎盛时期拥有90公顷(约 314 个足球场)的坟山,划分为10个亭,埋葬着10万名广惠肇三属的先人。
当时,这片区域也有人居住,但居民多为负责看守墓地和挖掘墓穴的工人,或只是想找个便宜住处的人。
除了坟山之外,碧山亭还有一座百年古庙(碧山庙)、大庙(福德祠)、公所、广惠肇碧山亭学校、以及居民居住的亚答屋及锌板屋。
新加坡政府在70年代发展新镇时,看中了碧山的中心位置。碧山亭理事会也了解到国家建设的重要,接受土地被征用的安排,几经谈商,政府同意拨回3.24公顷兴建灵塔、纪念碑、福德祠、公所、骨灰安置处等,所以如今大家还能看到“广惠肇碧山亭”。
碧山亭安置处在1986年启用,至今仍安放超过6万位先人骨灰。
至于碧山亭村的居民,多数被迁入宏茂桥一带的组屋。
有趣的是,碧山地铁站(1987 年启用)曾被传为新加坡鬼故事的“高发地点”,但这里如今已是热闹繁华的住宅区。
碧山的大部分组屋建于1985至2011年,如今转售价格依然坚挺,其中多间五房和公寓式组屋单位的价格可达118万至125万元。
至于私人公寓,价格更为惊人,家庭户型的单位价格可轻松突破200万元。例如晴宇( Sky Habitat)在2010年推出时,是非核心中央区最昂贵的公寓之一。
碧山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线与环线地铁交汇处,并且紧邻中央快速公路(CTE)和泛岛快速公路(PIE)。此外,附近名校林立,如莱佛士书院、公教附小和爱同学校,进一步提升了碧山的吸引力。区内还有碧山-宏茂桥公园、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购物中心及完善的社区配套设施,让这里成为理想居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