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世界玻璃器皿大王,13岁时仅有一张渔网!
上个世纪下南洋期间,东南亚地区涌现出了一大波华商,不仅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还在东南亚地区开枝散叶,打造了一个个诺大的家族企业。
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从一张渔网起家的世界玻璃器皿大王,也曾是被天津技术开发区请来的第一个“帝王”!
13岁父亲在印尼去世
只留下一张渔网
林如光,1931年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浮罗甘扒小岛屿,祖籍广东汕尾陆丰东海。
林如光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一家人靠着父亲打渔为生。他13岁时父亲不幸去世,留给林如光的唯一财产只是一张渔网。
按照常理,林如光会“子承父业”,接过父亲的渔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海中打渔养活家庭。
但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年仅13岁的林如光,认真思考了3天后,果断将这唯一的谋生工具——渔网卖掉,放弃打渔,走出一条新路,彻底改变贫困的生活。
13岁就破釜沉舟卖掉渔网
从做小生意起家到印尼建鞋厂
这位年仅13岁的小勇士,带着很多30岁的人都没有的破釜沉舟的决心,开始走向商界。
小小年纪的林如光,凭借卖掉渔网获得的第一笔金钱,开始做小生意谋生。
示意图
生意稍有起色后,林如光就果断前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当时的印尼,正发生社会动荡,无数人选择离开印尼向他国发展。林如光却选择逆势而行,以手头仅有的6万元承包了一家1500平方米的塑料工厂。
而后他又前往香港“拜佛求经”,向香港的老师傅学习生产拖鞋的制造工艺,并进口了一台制鞋机,成为印尼本土最早的一批鞋厂。
不得不说,林如光的眼光很毒辣。印尼处于多雨热带,人口众多,但由于动乱人们的物资匮乏,林如光的拖鞋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为他赚足了人生第一桶金。
林如光与印尼前总统苏哈托夫人(左)
进军玻璃器皿行业
被设备公司百般拒绝凭信誉打动对方
赚足第一桶金后,林如光又将目光转向了玻璃器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