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新年的前一个月,蔡澜如约开启了“网友问答”栏目,今年的蔡老问答,一如往常的精彩。
网友在其视频下方留言:RIP(一种哀悼死者的说法)。他回复:谢谢,你也是。
网友问:为什么会觉得烦恼痛苦。蔡澜说:自寻的,活该。
网友请他指点迷津:脑子太笨装不进去知识怎么办?他回:可装垃圾。
人生已至耄耋,蔡澜浑然不理社会赋予老人群体上刻板的得体或慈祥,还是记忆中的风流模样。
忆起三十年前,蔡澜与黄霑、倪匡三人曾开办一档电视栏目,《今夜不设防》。
因收视率火爆,许多年轻人给蔡澜来信,蔡澜索性在报纸上开通专栏,专门回复这些问题。
后来,他评价这些来信说:“都是将来怎么样,老了会怎么样,生病了会不会有钱付医药费,爱的人不爱我了”,“就是这么无聊”。
如今,他在微博上同样抱怨:“请别问怎么发财好不好”,“怎么这么多无聊问题”。
三十年倏忽已过,年轻人的烦恼似乎还是相同,但那些传奇的故事与有趣的人儿,却换了新天地。
黄霑一笑西去,金庸拱手作别,倪匡大笑离去,叱咤风云的“四大才子”,独留蔡澜困守江湖——过了年,蔡澜已经82岁了。
少年子弟,江湖已老。
1941年,新加坡,“大华戏院”上有一户人家。
这家主人名蔡文玄,祖籍潮州。十余年前,他从汕头下南洋,成为了邵逸夫创办的海星电影公司(邵氏前身)的第一位职员。
他参加过北伐军,还是一位诗人,和郁达夫是好友。因为思乡,时常梦见北岸的柳树,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柳北岸”。
到了三子出生的这一年,蔡文玄已经成为了邵氏电影公司在南洋的发行主管兼“大华戏院”的经理。
为了纪念孩子生在祖国南方,他给儿子起名“蔡南”,后为了避讳家中长辈名字,改为“蔡澜”。
蔡澜(左)与弟弟蔡萱合影
很多人都认为蔡澜是个家境优渥的乌衣子弟,其实不尽然。
蔡澜出生后,正逢二战,日本占领了新加坡。
某日,英军的炮弹袭击了这座城市。那天恰好是蔡澜的三岁生日,家里按照潮州的习俗为他准备了红鸡蛋。蔡澜刚吃了蛋白,警报大响,母亲拉着他往防空洞逃,他急忙把蛋黄塞进口中,差点噎死——自此,他再不敢单吃蛋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