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餐后发现,送上门的食物汤汁或饮料被打翻或溢出来,你会如何反应?(海峡时报)
各种送餐平台进驻新加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毕竟足不出户在手机上按几个钮,就能享用到心仪的美食,省时又便利。
但试想如果送上门的订单,不是热食的汤汁漏出来、就是杯盖或杯子上有饮料溢出来,甚至用来打包食物的塑料袋都有汤水,你当下会如何反应?
眼见食物的状态货不对办,一些消费者可能会拍照并立即到应用上反映,有时会获得退款或餐券作为补偿。
有些送餐员遇到上述情况时,会毫不犹豫地掏腰包退钱给顾客。虽然这也许并非他们的错,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接下的那个订单不仅赚不到钱、反而还倒贴了。
这些送餐员选择出此“下策”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可归咎于一个主因:为保住饭碗。
不想因纠结对错而耽误工作流程
有送餐员透露,一年平均三次会因食物被打翻而主动退钱给顾客。(海峡时报)
一名送餐员接受媒体访问时坦言,他一年平均三次会因食物被打翻而主动退钱给顾客。他还说,有三到四名同行也会这么做。
综合这些同行的看法,他们选择倒贴的一大因素,是不想在工作上留下任何“手尾”(意指遗留下来的麻烦事)需处理。
有送餐员认为,如果还得处理食物被打翻所可能衍生出的问题,或许会耽误到接下来的订单,让当下的状况变得更棘手。
他说:
“我们希望工作节奏是非常快速的,送抵餐食后就紧接着执行下个订单,这样才是我们真正赚钱的方法。”
另外,有送餐员说所谓的“手尾”,是不希望顾客直接向平台客户服务部门反映此事,因此宁可退钱给他们。(编按:怎么听起来有点像封口费呵呵)
他透露,这种“主动亏钱”的做法,能帮助他避免收入被扣除、面对严厉警告及账号被中止的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送餐员不事先“止血”、让事情越闹越大,那他终究还是会面对被扣钱的下场。
据送餐员透露,他所属的送餐平台一般不会先和他们核对情况,假如有什么问题,他们会先受惩处。(海峡时报)
据他所知,碰到这般情况时,他所属的送餐平台会有两种应对方式:
若食物被打翻的情况挺严重,平台会向顾客退款,这笔金额会从送餐员的收入钱包中扣除; 若打翻的情况没那么遭,平台会给予顾客优惠券,并向送餐员发出警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