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企图走私含毒药“卡痛”的饮料进入新加坡,中央肃毒局提醒国人在海外旅行时,应谨慎留意自己使用或食用的物品,远离毒品。

大士关卡执法人员于10月14日,侦破一起企图走私似含毒药“卡痛”(Kratom)饮料进入新加坡的案例,调查一名37岁马来西亚籍男子。
执法人员检查男子时,询问对方是否有需申报物品,男子声称没有。但执法人员在检查男子的随身物品和电单车后,在背包内发现一瓶疑似含有卡痛的褐色饮料。
移民局随后将案件交由中央肃毒局进一步调查。
卡痛提炼自泰国南部与马来西亚北部一带的原生树木卡痛树,当地人俗称哥冬树(Ketum)。农民及渔民相信将卡痛树叶煮水后饮用能提神,也能让他们在烈日下工作时更耐热。当地人也认为,卡痛叶对产妇祛风及缓和背部疼痛有效。
据了解,卡痛树并不是新加坡的原生植物。
食用后有麻醉效果
与毒品同样会上瘾
马国科研机构发现,常见的卡痛有新鲜叶片、干叶或粉末提取物。一般滥用方式包括咀嚼新鲜叶片,将叶片或粉末提取物煮沸后饮用,具有类似大麻或海洛英的麻醉效果,同样会上瘾,并会破坏脑部组织。
肃毒局答复《联合早报》询问时提醒,公众即使在国外,也要远离毒品,应谨慎留意自己使用或食用的物品。根据滥用毒品法,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被发现在国外吸食受管制毒品,也将面对吸毒的控罪。
发言人说,“卡痛”含有帽柱碱(Mitragynine)及7-Hydroxymitragynine的成分,这些都属于A级受管制药物。走私任何A级受管制药物若罪成,违例者将面对至少五年监禁及五下鞭刑。
“肃毒局也与移民局合作,定期在关卡进行检查及执法行动。”
根据《联合早报》过去的报道,移民局在2022年曾识破五名男子企图走私近六公斤卡痛叶进入新加坡,也曾于2019年在两名马国男子驾驶的罗厘内,查获四瓶相信是卡痛的褐色液体。
“天然”并不代表安全无害
心联心理健康诊所(Connections MindHealth)高级顾问兼副医疗主任张俊亮医生受访时说,卡痛虽然在国外常被推销为“天然”或“草本”产品,但“天然”并非代表安全。
张俊亮说,卡痛的副作用包括引发呕吐、意识混乱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经常使用卡痛也可能导致依赖性,并出现类似鸦片类药物(opioids)的戒断症状。卡痛在新加坡也没有获准用作医疗用途。
“国人在海外旅行时应提高警惕,因为卡痛可能会出现在所谓的‘草本饮品’、‘能量饮料’或‘舒缓茶’中,有时也会以哥冬(Ketum)、Biak-biak、Thom或Kakuam等名字出现。”
张俊亮说,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完全避免接触卡痛,即使卡痛在一些国家看似合法或无害。“如果有陌生人提供饮品或不明物质让你尝试,礼貌地拒绝始终是最明智的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