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最怕的五件事是什么?
不着急,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大街小巷的Yam Sing,
Heng Ong Huat!
先从过年说起。
这几天,新加坡大街小巷经常听到人们大声吆喝“Yam Sing”! “Heng ah! Ong ah! Huat ah!”
都在喊啥啊?英语不像英语,华语不像华语......
经常听到人说,新加坡人讲的英语叫Singlish——把英语English的“E”换成代表新加坡Singapore的“S”,就成了独特的Singlish,也就是“新加坡式”英语。
那么,什么是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李光耀、李显龙讲的也是Singlish吗?是不是每个新加坡人讲的英语都是Singlish?
当然不是。即便带口音,就像新加坡第二任总理吴作栋,李光耀就曾经嫌他闽南语口音重,但从他口里说出来的,是语法、词汇正确的英语,并不是Singlish。
带口音本身不是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讲的英语都带口音,哪怕伦敦以外地区的英国人,也并不一定说伦敦腔英语。
如果纯粹以“带口音”来界定,连美国英语、英国其他地区英语都不标准。
什么是Singlish?
那么,什么才是“Singlish”?我的看法是,由于受到本地其他语言的影响(有人说是“污染”),在“英语”当中,出现词汇、语法转换,以致说出来的话与标准英语差别甚远,甚至只有本地人才听得懂,那才是Singlish。
在新加坡,对Singlish的形成产生最大影响的,主要是汉语放眼何马来语,当然,也有一些是印度淡米尔语的影响,但不多。
在汉语方言当中,对Singlish影响最大的,大概就是闽南语。
闽南语一度是新加坡“国语”
原因很简单,在早年的新加坡社会,最广为通行的语言并不是英语,也不是华语/普通话,而是闽南语。
这主要是新加坡华人以闽南方言社群为最大社群,排第二的潮汕社群,其实用语也属于闽南语的次方言。这两个社群合起来,占了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六成左右,对新加坡社会乃至用语影响深远,是意料中事。
每年八月,新加坡总理都要进行国庆群众大会,这是新加坡每年最重要的政治演说,没有“之一”。
李显龙的国庆群众大会,亲自用马来语、华语/普通话、英语进行。但,李光耀在早年,六七十年代,虽然也用马来语和英语,但基本不用华语/普通话,而是用闽南语。从这个例子就可以见到闽南语在早年新加坡社会的重要性。
好了,现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些例子,看看Singlish当中有哪些是闽南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