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币何以跌跌不休?
马来西亚的团结政府执政一年多来,马币兑美元以及兑新元的汇率,一直往下跌,兑美元一度跌至1兑4.80令吉;兑新元,已跌至1兑3.57令吉的低价位。
前财长,也是峇眼的国会议员林冠英按捺不住,询问国家银行有否设定底线,在马币跌至一定价位时,考虑进场扶持马币。他表示理解,马国经济基本面良好,但也受到外债的影响,包括美国利率偏高,降息希望又落空,才导致马币节节败退。
但国家银行总裁阿都拉昔的回应,却是云淡风轻。阿都拉昔说马币的表现是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包括美联储利率的调整、俄乌战争,以及以哈冲突所导致的地缘政治升温、粮食价格波动等等。解决方案呢?要不要扶持马币?都避而不谈。
(海峡时报)
然而,对比阿都拉昔温和淡定的谈话,政治评论员的语气就比较暴躁,甚至失去冷静。
他们毫不客气,下笔的标题是《马币还有得救吗?》或者是《马币在下地狱!》,悲观情绪笼罩整个马国。评论界似乎对现任政府在马币下滑问题上的不作为,以及无作为愤怒不已。
往深一层看,现任政府必须对马币跌跌不休负上最大责任吗?
从1新元兑3.20令吉到兑3.57令吉,走了多久?走了一年!也就是团结政府执政的这一年。这对民生和物价造成多大影响?对人们活下去产生多大影响?人民对他们的不作为发怒有理。
马币下跌,首当其冲的是将子女送去美国或新加坡读书留学的家长,他们每个月缴交的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因为汇率而增加不少。但有亲人在新加坡,或国外打工赚美元的,则影响不大。
真正讨到便宜的,是每个星期两三次进入柔佛新山的消费群,即打油、吃喝玩乐,买药品、奶粉、杂货的新加坡人;还有赚新元的“马劳”。至于选择去美国、欧洲或新加坡旅游消费的旅客,口袋肯定破了洞,但他们毕竟消费得起,也没有怨言。
(联合早报档案照)
还是深究一下马币跌跌不休的根源。林冠英、阿都拉昔都提到两大因素,就是美联储利率偏高,又按住降息。
这还是有形的,看得到的。无形的,当然是政治的纷纷扰扰,导致外资的撤离、再投资的停滞。安华领导的团结政府初期,已开始宣告天下,马国的外债已经快要逼近2万亿令吉。接着是六州选举以及几场补选,都给予人们一种感觉,代表宗教保守力量的绿潮来势汹汹,令人怀疑他们会否取代团结政府。然后是国会里经常的骂战、恫言不信任动议,“希望明天就换政府”!再来是“伦敦行动”“迪拜行动”,密谋推翻政府的谣言四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