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以前的名字叫“Huang Xuncai”,标准的汉语拼音。
而现在他的名字叫做“Lawrence Wong”,标准的新加坡式叫法…
他什么时候改的名?又为什么改名呢?
1971年新加坡推行汉语拼音要求人们的英文名按照拼音来写
这就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说起。
1971年,新加坡开始采用“汉语拼音方案”。并于同年出版的华文第二语文小学课本采用汉语拼音,同时用“注音符号”给课文的生字注音。
第二年,新加坡的语文课本便不再使用“注音符号”,只剩汉语拼音。
中国的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于1958年,新加坡从1971年开始采用自那时起,新加坡华文教师开始自发学习汉语拼音,各界人士也办起了拼音培训班,就连无线电广播都安排了拼音讲座…
自1973年开始,新加坡教育部就建议在籍学生或婴儿出生时,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书写英文名字,来减少方言的影响。
比如在此之前,你姓陈,英文姓氏就是按照不同地区的方言来写,有Tan(闽南、潮州)、Chan(广东)、Chin(客家)、Tang(福州)、Ding(福清)、Teng(闽北)、Chen(中国 )、Chern(台湾)等不同的方式。但在这之后,你就得姓“Chen”了。
1980年,这一方案在全国中小学正式实行。于是,黄循财的英文名字就成了“Huang Xuncai”。
李光耀推出“讲华语运动”
鼓励多讲华语,少说方言
还有就是1979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突然宣布要鼓励大家多讲华语,少说方言,为此专门推动了“讲华语运动”。
他在开幕致辞时表示,尽管在公共场所人们讲方言最为普遍,但如果家长愿意放弃方言以减少子女的功课负担,他们可以专心学习华语和英语。
而政府将下令全体公务员,包括医院和诊疗所的服务人员,特别是负责柜台的工作人员,必须用华语与公众人士交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