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4:30,莫哈末(Mohd Aminurashid Ali Akbar)的闹钟准时响起。迷蒙的睡眼中,他摸索着穿上工作服,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每天5点,莫哈末便从柔佛新山的Gelang Patah出发,跨越关卡,前往新加坡工作。这样的生活方式,已经持续了14年。
36岁的莫哈末,原本在马来西亚的一家棕榈油工厂工作,月薪只有700马币(约合200新元)。生活的重担和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决定前往新加坡谋求更好的生活。新加坡的航运公司为他提供了更高的收入,而他也在技术教育学院(ITE)进一步深造后,收入得到大幅提高。
尽管收入有所增加,但莫哈末的生活并不轻松。每天清晨早起,晚上6:45才下班,回家时天已黑透。他付出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对家庭的亏欠。
大流行期间,他被迫留在新加坡,与家人分离,这段时间的离别尤其让他对有自闭症的女儿感到愧疚。然而,这段时间也让他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莫哈末常常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在年轻的时候,专注于储蓄。”他还建议其他有意来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保持理财纪律,尽管马来西亚没有中央公积金(CPF),但该国有员工公积金(EPF),为工人的储蓄和退休计划提供管理。
经过14年的努力,如今莫哈末已经在马来西亚拥有了三处房产,并有望提前退休。靠着两处出租房产的被动收入,他终于可以弥补与家人失去的时间。
每当他望向家的方向,他总是带着一丝微笑和一滴泪水。这条路走来并不容易,但他相信,一切都是值得的。莫哈末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咬牙撑下去,坚持不懈,梦想终会实现。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在新加坡打拼的辛苦,更是关于每一个为了家庭、为了梦想而奋斗的人们。莫哈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和努力的力量,也让我们明白了在最困难的时候,只要不放弃,终会迎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