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意为出身贫寒的人很难成为社会上的精英。这句话的背后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在社会中,各种资源和机会并不是公平分配的,而是倾向于那些出身富裕、受过良好教育和有社会关系的人。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会导致“寒门”人难以获得与其实际能力相符的社会地位,从而形成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的不公平。由于贫困的家庭缺乏教育资源,他们难以获得像好学校、好老师、优质教材之类的基础教育资源,这使得他们在个人素质以及教育背景等方面与其他阶层的人相比劣势明显,这使得他们进入高层次教育的机会显得更加渺茫。
普通人的逆袭道路注定孤独,因为阻挠你的是整个世界。
而号称“亚洲领先,世界前列”的新加坡,是否也存在教育不公的问题呢?出身“寒门”在新加坡能否逆袭?
1
出身“寒门”的孩子们逆袭成功了吗?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
在新加坡的政界和商界,有许多人出身平凡,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成功逆袭,最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新加坡总理“接班人”黄循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黄循财的爸爸出生于中国海南,很小的时候就跟随黄循财的爷爷定居马来西亚怡保,后又迁到这个华人众多的新国家,经过多年打拼,最终成为一家建筑材料公司的经理。
黄循财的妈妈是一名小学老师,在家附近的海格男校执教超过35年。黄循财和哥哥念的都是这所小学。
从各个方面看,黄循财的父母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开拓者而已。那时,母亲的工资为每月400元(新币),父亲的工资还不稳定,交完每月300元的租屋贷款后,整个家庭收入所剩无几。
但是,节俭朴素但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黄循财低调、勤奋以及知足常乐的性格特点。很多分析人士认为,这也是他如今被人民行动党高层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毕竟,在民众看来,黄循财的普通家庭背景是“接地气”,与那些从小就在精英学校读书,和基层生活脱节的行动党高层形成了强烈反差。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