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眼尖的读者发现,新加坡新科总理黄循财,初中年代的英文姓名是Huang Xuncai,与中国大陆拼法一样,那么,为什么现在英文姓名是Lawrence Wong Shyun Tsai?
引起了一些读者的好奇和揣测。
有个读者留言说,“为了显得更独立,更与众不同嘛”?
当然不是。
出道13年就当上新加坡总理,黄循财一路开挂(黄循财从小是英校生,华语很差;获推举为总理之后,突击学习,效果还可以)。
没错,不同时代的新加坡华人,英文姓名的拼法是不一样的。
财政部第二部长徐芳达,Chee Hong Tat
,是方言拼音。
教育部长陈振声,Chan Chun Sing,也是方言拼音。
教育部政务部长颜晓芳,Gan Siow Huang,还是方言拼音。
到了黄伟中,就用汉语拼音了。
同是华人,为什么英文姓名拼法有这些差异?
得从1979年“讲华语运动”说起。
当时李光耀认为,每个人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孩子在学校要学英文,如果在家里、在社会上用方言,那么就不可能有余力学好华语。
于是,他启动了“讲华语运行”,停止在公共场所使用方言,比如电视、电台。
不仅如此,政府还规定,学生必须在英文名字后面加上汉语拼音。
在80年代之前,新马本地华人都是用自己的方言音来拼写英文姓名。比如我的姓名“许振义”,按闽南语拼音,就写为“Koh Chin Yee”。
到了80年代,政府就规定,我不能再用“Koh Chin Yee”,而必须用“Koh Chin Yee (Xu Zhenyi)”。
再过两年,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在没有法律效力的出版物上,直接用汉语拼音姓名
“Xu Zhenyi”,不用“Koh Chin Yee”。但是,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上的姓名,例如准考证、身份证、驾驶证,还是必须与出生证一致。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明白了,黄循财的英文名一直就是“Wong Shyun Tsai”,是海南方言发音。到了80年代他念初中时,按政策规定,校刊上就只用汉语拼音“Huang Xuncai”。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