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购组屋一旦满足最低居住年限,在转售市场售卖一般能赚到一笔利润。(海峡时报)
作者 许耀泉
有人说,新加坡的组屋又贵又窄又难看...... 但有一点是不会有人说的,那就是新加坡组屋卖起来没有赚头。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组屋有多好赚?
从最近几起离婚案的判决来看,答案是:就算是还没领取钥匙、还在兴建的组屋,哪怕要打出父母牌,离异夫妇都要争抢到底!
不让前妻未来横财就手
第一对离异夫妻原本买了一间价值47万新元的淡滨尼预购组屋,但是两人在2021年离婚时,非但连钥匙都还没领取,双方一共也只从公积金存款中支付了3万2千元,也就是两人各付1万6千元。
女方为了要男方让出其组屋份额,曾入禀家事法庭和高庭,但两次都不成功,部分原因是她没有提出归还男方支付的1万6千元。
即使是还在兴建中的预购组屋,只要是在一对夫妇离婚前购买,两人离婚时仍会视为婚姻资产。(海峡时报)
但她在上诉审判庭提出上诉时改变原来的立场,表示愿意归还这笔款项,包括利息,还表示她愿意独自承担房贷,以便自己和两名孩子不必寄宿在她父母家。
男方却坚持女方“不配”独自拥有整栋组屋,不愿退让,宁可将还没到手的组屋归还给建屋局也不愿意让女方在未来出售组屋获利。
(按:一对夫妇离婚时,若所拥有的组屋还没到达最低居住年限(Minimum Occupation Period),可以选择将组屋归还给建屋局,但这也等于将来无法在转售市场上赚取利润。
他们也可以选择在最低居住年限之后出售组屋,但在那之前,不能购买另一套居住房产。)
男女双方在审讯过程中都提呈了估价报告,但男方因为指示估价师假设组屋能在转售市场上售卖,因而得出了66万元的估价;女方的估价报告则按照建屋局的预购组屋售价估价,得出47万元的价格。
换句话说,男方可能认为,女方若拥有组屋,日后就可以“捞”到将近20万元的利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