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在临近关卡处总能看见往返新马两地的马国员工人潮。(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走在路上,若有留心倾听,相信应该不难听到有些许差异,却又异常亲近的联邦腔吧?
去咖啡店或食肆用餐,端茶端菜或帮你烹制餐点冲泡饮料的,搞不好是个马国人的可能性也不低。
随着这两天新元兑马币汇率再创新高,更多马国人打算跑来新加坡讨生活、新柔长堤恐怕塞上加塞又再度成为热议话题。
但对于这群前赴后继来新加坡工作的马国人,新加坡人的理解似乎主要还是源于印象。
他们究竟有多少人?赚的薪水有多少?
这类比较客观的数据,则恐怕还是未知的成分要更大一些。
但马来西亚统计局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或可让外界一窥在新工作马国人的各种面貌,帮助新加坡人进一步了解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
。
2022年4月1日新马边境总算在疫情趋缓后重新开放。当日情景至今仍是许多马国客工难以磨灭的回忆。(联合早报)
先看看一些基本人口数据
这份在2022年展开的调查显示,在新加坡居住的马国侨民中,有62%是男性,38%是女性。
年龄来看,他们有20%在20岁以下,48%介于25岁至39岁,32%在40岁以上。
从上述数据可以推敲,多数在新加坡的马国人都正值壮年,仍处于劳动年龄。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人力部将马国人申请工作准证的年龄顶限设在58岁;反之,其他非马国外籍人士的年龄顶限则是50岁。
种族部分,有46.2%是华族,另外40.2%为马来族,印度族则有11.3%。
这些马国侨民的来源地应该也不难猜,和新加坡只有一桥之隔的柔佛占最大比例,有38.
3%来自柔佛,其次是吉打的12.3%,霹雳则有9%。
霹雳排名第三,似乎也印证了新加坡餐饮业充斥“美食天堂”怡保人身影的“路边社”说法有几分真实性。
逾六成在新生活的马国人主要目的并非工作
马国统计局报告较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大多数住在新加坡的马国人其实并不仅是为了讨生活而住在这里。
只有38%在新加坡居住的马国侨民是为了工作。
其余62%呢?
原因林林总总,有人为了做生意,有人为了参与培训和研究或求学,也有人因为和新加坡人结婚而定居在新加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