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榴梿爱好者手捧海南榴梿合影。(中新社)
自进入中国市场后,有“果中之王”之称的榴梿广受当地消费者热捧,甚至还成了“讨丈母娘欢心的必备佳品”。
但碍于气候因素,过去在当地售卖的榴梿只能从泰国及马来西亚等国进口。
为成就所谓的“榴梿自由”,气候相对适合种植榴梿的海南开始种植中国国产榴梿。
今年7月下旬,产自海南三亚的榴梿终于面市。
掀起热潮之际,海南榴梿会不会像其他“中国制造”那样喧宾夺主,抢走东南亚榴梿的江湖地位,也让各界老饕倍加关注。
先谈价格。
据中国央视财经报道,首批上市的海南榴梿售价达每公斤60元(人民币,下同,约11新元),比一般每斤20至30元的进口榴梿高出不少。
据分析,这是由于海南榴梿尚未形成大规模量产的商业模式,现阶段而言,打价格战恐怕还无法威胁东南亚榴梿的地位。
价格打不过,品质打得赢总可以吧?毕竟对不少喜欢榴梿的老饕而言,贵不贵不是重点,好不好吃才是关键。
只是目前看来,此路也是不通。
香港媒体《南华早报》8月1日刊出了一则记者尝鲜海南榴梿后写成的食评。
长话短说——文章毫不客气,满满负评。
以下是该文针对海南榴梿气味、口感及卖相三大方面的评级。
一、气味
榴梿的“臭名远播”,相信蚁粉应该不陌生。
纵使在榴梿深受喜爱的新加坡都有明文规定,不能携带榴梿乘搭公共交通,毕竟榴梿那浓郁的气味并非人人都能忍受得了。
但这种“喜爱者称为宜室宜家,不爱者弃之逐水飘零”的极端气味,却是在海南榴梿上遍寻不获。
想在海南榴梿闻到一般会有的浓烈香味(或臭味)?抱歉,查无此味。
据作者讲述,即使榴梿放在办公室常有人经过的地方,众人也对这颗已经打开的榴梿视若无睹,完全无感:
“你必须非常靠近,才能闻到一丝那闻名遐迩的榴梿味。”
相较之下,一言不合就“熏人”的东南亚榴梿,可谓不可忽视的存在了。
《南华早报》团队试吃的海南榴梿。(南华早报)
二、卖相
至于卖相部分,海南榴梿同样比不上来自马国及泰国的“前辈”。
该文称,海南榴梿的果肉呈非常淡的黄色,和猫山王那鲜明的金黄色泽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其果肉看起来也不如“正宗”(proper)的榴梿绵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