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曾经是一座山城。老文章和老地图都没有忘记它们,还有好几十座呢,和我们现在认知的“新加坡是一块像煎饼一样平坦的小岛”有点出入。
1950年代期间,擅长写新马掌故和轶事的鲁白野曾在《星洲的山》(收录在《狮城散记》)里写到:“新加坡的面积不过是二百一十七方里,倒有三十多座小山”,并花了不少的笔墨去描写武吉知马山。
和达尔文同时期提出进化论的英国自然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在其著作《马来群岛》中,也提到了新加坡岛上布满了小山丘,三四百英尺高,大部分的山顶上还覆盖着原始的森林。他于1854年抵达新加坡,并以此作为据点,探索了印尼和马来半岛丰富生态,并多次在新加坡采集昆虫及鸟类标本,卖给英国的收藏家。在他笔下的新加坡早已经是颇为繁华的港口,各色人种混居,武吉知马地区则被山林所围绕,是一个绝佳收集昆虫的地区,当时他在武吉知马就收集了超过700个品种的甲虫。
这些山,各有各的姿彩,矗立在岛国四方。位于市区的福康宁山,有历史和传说撑腰,也是一座幽静的公园。离乌节路不远的苏菲亚山,斜斜的路上布满了不少漂亮的老房子、老校舍和设计有趣的教堂,而位于南部山脊的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山,一路沿着山脊和几座漂亮的桥,走一趟能看见南部海域的西游记。
海外的名山,让你登高再望远,风景壮丽无比,人顿时感到渺小,这是登山所轻易带来的感悟。新加坡的山都不高,确实无法让磅礴震慑你,而在本地游山玩水的乐趣,绝对不是让你看远,而是让你看近,再看近一些,看你脚下和身边,无时无刻擦肩而过却没觉察的各种生命,它们和你身处在同一时空里,停下脚步俯下身子,了解它们细微的天地,也有灿烂。
在这些山里,最有玩趣的莫过于武吉知马山。这城国的最高峰就位于武吉知马自然保留区里。新加坡开埠初期,这里布满了诡异的丛林,山王逡巡其中,猛虎叼走山民的新闻常有所闻。当时的文献是这样记录的:到印度的加尔各答比去武吉知马更加容易。这是夸张幽默的形容,但足以反映当时人们对这个地区的恐惧。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