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称“倭国”,在中国唐朝时,对中国十分敬重,派出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制度与文化。
而后把自己建设成了一个“小唐朝”的样式,无论从建筑、典章、工农业生产技术,还是文化、艺术,简直就是唐朝的微缩版。
后来宋朝之后,因为宋朝被蒙古人灭了,日本便不再学习中国。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开始学习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范围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制度,以及军事、法律、文化、建筑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本明治维新后成为了亚洲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国家。
二战之后,日本又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现在虽然被中国超过,但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这样一个不断向他国学习的民族,看似牢不可破,固若金汤,谁强大我就学谁,近期又成功地召开了东京奥运会,备受世界瞩目。
但是其未来的社会经济环境貌似不太乐观,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前些年就对日本做过预测,他说:“我对日本的未来十分悲观,日本注定走向平庸。”
那作为亚洲发达国家新加坡的国家领袖、政治强人李光耀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说得到底对不对呢?
首先我们看一看李光耀自身的经历,李光耀生于1923年,新加坡华人,祖籍广东梅州。
其自幼品学兼优,在读新加坡顶尖的英校莱佛士书院高中部时,因为日军入侵新加坡,而被迫中断学业。
日本对他的伤害还不止于此,1942年,在他19岁的时候,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名日本士兵。
当时日本在新加坡有规定,所有当地人见到日本军人必须弯腰九十度鞠躬,李光耀并不知道这条规定,于是没有鞠躬的他被日本士兵暴打,并逼其下跪。
后来李光耀又被日本人当成反抗青年抓了起来,有一天,日本人要把一群新加坡年轻人运到海边,然后让他们自己挖个坑,等着被枪击之后,自己掉入坑中。
李光耀也是这些待毙的年轻人之一,但是他在上车之前,编了个理由回了营房,正好日军换防把他忘了,于是他躲了过去。
从李光耀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对日本人有一种偏见。
他对日本的未来持悲观态度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这个国家本身出现了问题,那就是老龄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