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还是安全第一
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去年发表的《人口简报》显示,本地65岁及以上的公民人口占比持续增加,去年达19.1%,2030年预料会进一步上升至24.1%。
新加坡在迎来超老龄化社会之际,社会上的各种基础设施,除了结合科技与时并进,是否也真正做到让年长者不被忽略?
其中,本地公交系统就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要服务每日通勤的上班族,也要让年长乘客拥有安全且优质的乘车体验。
据《联合早报》报道,陆路交通管理局自2021年起,在全岛310个人流量高的巴士站分阶段安装新的信息显示屏,截至去年12月,已有近九成巴士站安装显示屏。
显示屏上除了有即将到站的巴士号码、巴士还有多久才会到站等信息,也包括巴士沿途经过的地铁站,巴士服务调整等信息。而且设计上也更一目了然,如使用较大的字体。
有公众反映,如果巴士站的信息显示屏有中文,能方便不会英文的老人家。(海峡时报)
一名80岁的乘客受访时说,她搭巴士时确实会注意显示屏,以便知道巴士预计到站的时间,但她认为显示屏有个美中不足之处:
“如果有华文字更好,方便不会英文的老人家。我平时只看自己要等的巴士,其他信息都是英文,我就没注意。”
“看懂数字就行” 网民不解为何非得提供双语信息
不少网民看到这则新闻的标题后,就在网上留言区发表不同的看法。
有网民说,巴士站显示屏最重要的信息,其实是乘客大概还需等多久巴士才会进站,若只是简单的数字(巴士号码、候车时间),理应不至于非得翻译成中文。
也有网民认为,按照这个逻辑,显示屏是不是必须显示新加坡的四种官方语言才算面面俱到?
另有网民表示,以往在没有信息显示屏的时代,巴士不论几点到站乘客也得耐心等候,现在有了显示屏却被要求应显示华文,让他无法苟同。
这些网民的意见,也不完全毫无依据。本地许多年长者或许不谙英文,但把信息翻译成中文,也未必就能让年长乘客接收到必要的信息。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