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裕廊东中心,步行15分钟内就有三个商场,他们分别是Jem、西城(Westgate)以及IMM。早前还有裕冰坊(JCube)。(新明日报)
大家有没有觉得本地大多数购物中心的商店以及所卖的东西都大同小异?走进商场A,总觉得跟商场B很相像?去了商场A就没有必要去商场B?
这不是你个人的错觉,别怀疑自己,是有数据可支持的。
网络媒体《慈母舰》调查了44家购物中心,发现仅从所入驻的品牌来看,它们真的非常相似。
44间购物中心中,首屈一指的是在36家购物中心都有分店的屈臣氏(Watsons)门店,其次是佳宁(Guardian)门店(在31家购物中心有分店)。
超过一半的购物中心都有以下品牌(排名从最常见起):
保健品品牌利维喜(LAC) 挑战者科技(Challenger Technologies) 老曾记 眼镜商Spectacle Hut 星巴克 亚坤 泡泡茶店KOI 里喝茶(LiHO TEA) 麦当劳 便利店7-Eleven 余仁生 赛百味(Subway) 果汁店Boost Juice Bars 摩斯汉堡(MOS Burger) 眼镜店Owndays 土司工坊(Toast Box) 便利店7-Eleven 日本糕点店Châteraisé 快剪服务Kcuts 职总平价超市 餐饮店Stuff‘d 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
是购物中心创意零蛋,引进的品牌千篇一律?还是这些品牌的扩展计划无懈可击,在每一家购物中心都有足迹?
其实这一切都是钱作怪,最大的原因与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有关。
先来科普一下房地产信托基金。
房地产投资信托是集合许多投资人的资金,用这些资金购买房产,再通过这些房地产赚取租金,从租金中扣除了相关费用(如管理费用)后,将剩余的收入以股息派发给投资者。
房地产投资信托有好几种:办公楼、零售商场和酒店等。像酒店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严重依赖旅游业。
本文的重点在零售REITs,本地较受欢迎的零售REITs有:
星狮地产信托(Frasers Centrepoint Trust),它拥有的零售商场组合有长堤坊(Causeway Point)、义顺纳福城(Northpoint City)等。 升禧环球房地产信托(Starhill Global REIT),它拥有威士马广场(Wisma Atria)和义安城(Ngee Ann City)。
凯德综合商业信托,它拥有西城、勿洛广场、白沙浮商业城(Bugis Junction)、碧山第八站(Junction 8)等。
购物中心早已成了投资工具
零售REITs的主要收入来自租金。因此,在零售REITs投资者眼中,最赚钱的购物中心才是最理想的,这意味着在寻找租户入驻时会有好些关键标准:
租户有很高的营业额。那是因为商场租金由两部分组成:基本租金+按营业额计算,因此,对投资者来说,租户的营业额越高,就代表收入越多。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