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与豆干为伍!年轻时跑腿送豆干,拜师学艺后,在家中自制自卖,之后转战巴刹至今,九旬老摊贩不言休。
走入宏茂桥4道第628座巴刹,小贩们忙碌的身影映入眼帘,唯独一名白发苍苍的老翁,神色自若地坐在一间豆干摊位前。
90岁的刘镇河是巴刹最老的摊贩之一,1932年在本地出生,和妻子育有五男三女,目前与幼子刘鸿南(56岁)共同经营摊位。他风雨不改,每天凌晨1时许就来准备开档,一转眼就过了半世纪。
年幼时家境贫寒,加上战火纷飞,刘镇河没机会接受教育,很年轻就出来社会打拼,日据时代结束后,到母亲工作的家庭式豆干制造厂工作,挨家挨户送货。
“为了多赚点钱,我还买面条和豆腐,送货时顺道卖给顾客。”
20多岁时,当年的头家关闭了豆干厂,母子俩失业后,决定继续这门生意,自己买来了石磨和黄豆,走上了卖豆干之路,前头家也很支持,说钱不够可以向他借。
刘镇河忆述,在一家人的齐心协力下,从骑脚踏车送货,到开小罗厘,他的生意逐渐起色。
随后,甘榜迫迁,他在43岁时转行当小贩,又因为食品制造须转移至工业区,他改向他人拿货,不过至今都不肯退休。
刘鸿南则表示,现在大部分的事都是自己在打理,老父没做粗重的工作,只来摊位坐坐、帮忙。“毕竟老人家还是要有事情做,才能过日子。”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