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路,谢谢。」
这个外型逗趣可爱、有一张LED屏幕「脸孔」、一双会眨的「大眼睛」,还会「说话」的机器人,曾在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咖啡店和食阁里穿梭自如。
当食客把碗碟和托盘归还到它的铁架上,它会用中英双语道谢;若有食客阻挡去路,它也会礼貌地提醒对方让路。
不过,有没有发现,最近很少看到它了呢?
机器人太笨重 反而「帮倒忙」?
过去一周,亚洲新闻台走访了新加坡六家曾使用机器人的小贩中心、咖啡店和食阁,却找不到机器人的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清洁工,以及设在定点的托盘归还站。
少了机器人,多了托盘归还站。
经营多家食阁的口福集团早在2016年就开始使用机器人收集托盘,以缓解清洁工人手短缺的问题。
不过,口福集团发言人上周受询时透露,这些机器人是由一家清洁公司提供的,每台价值4万多新元,但目前已不再使用。
至于停用的原因,发言人不予置评。
好吧,既然「官方」不肯说,那就直接去问机器人的「同事」——清洁工。
一些匿名受访的清洁工直言,在人流多的用餐高峰时段,机器人反而会「帮倒忙」。
「机器人很笨重,遇到障碍物时就会停止移动,直到有人帮它‘开路’。」
「有年长食客在归还托盘时不小心打翻食物或饮料,我们还得把机器人清洗干净。」
花钱维修机器人 还不如多请几名清洁工
据清洁业者透露,这类机器人身上有超过20个感应器,在移动时可以自动感应到前方和周遭的情况,一旦出现食客或障碍物就会立刻停下。
若感应到铁架上堆满托盘和碗碟,机器人就会自行移动到洗碗房,直到清洁工卸下托盘后,它才按照预设路线回到用餐区。
由于很多清洁工都是年长者,有了机器人,他们就不必那么辛苦地捧着碗碟来回洗碗房。
不过,清洁公司Sparkle System Management负责人Steven Pang坦言,机器人的维修成本颇高,足以聘请多几名清洁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