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本土豆浆品牌Jollibean Foods因拖欠超过19.9万新元公积金于近日在法庭面临28项指控,起诉方为公积金检察官。
7月份的时候,这家成立30年的豆浆企业关闭了旗下两家分店,部分员工声称被拖欠数月工资和CPF断供。此次法庭起诉证实了该公司确实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
现场关店,欠薪数月,断缴公积金,新加坡30年国民品牌陷入危机根据《亚洲新闻台》CNA的报道,之前法庭已给予“最后宽限期”要求全额缴清19.9万余元的欠款,但至今未有任何付款。
面对法官询问,公司代表Shahrul称公司目前正处于被收购的“最后阶段谈判”中,预计本月底前完成交易。
当法官询问能否先行部分付款时,Shahrul直言公司“没有资金”。他对在四周内完成收购表示“非常有信心”。
公积金检察官指出,Jollibean属于“惯犯”,曾在1998年有过类似违法记录。这意味着如果最终认罪,公司将面临每项指控2000至1万新元的罚款。
Shahrul称对公司的犯罪历史表示不知情,并询问了1998年定罪的具体情况。
最后通牒:四周内付款否则认罪经公积金检察官同意,法官给予Jollibean最后四周的宽限期。如果届时仍无法付款,Shahrul表示将代表公司认罪。案件将于9月再次开庭审理。
作为一家本土品牌,Jollibean 曾赢得不少消费者的喜爱,一度成为新加坡街头的 “国民记忆”。如今却因财务问题陷入违法困境,不仅让员工的权益受损,也让多年积累的品牌信任度大打折扣。此次事件也给新加坡其他企业敲响了警钟:无论品牌历史多么悠久,规模多大,都必须坚守法律底线,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公积金这类与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款项,绝不能随意拖欠。
对于 Jollibean 而言,收购谈判或许是摆脱困境的希望,但公众更关心的是,公司能否真正解决资金问题,及时补缴欠款,弥补员工的损失。
9 月的庭审将揭开答案,若无法兑现承诺,这家 30 年的老牌企业,恐怕不仅要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彻底失去消费者与市场的信任,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黯然退场。而对于被欠薪、欠缴公积金的员工,也希望相关部门能持续跟进,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不让辛勤付出付诸东流。